自從今年2月,香港政府向特區立法會提交修正草案,預禁止進口、制造、售賣、分銷和宣傳電子煙等新型煙草產品后,不僅國內的電子煙行業紛紛面臨出口問題,甚至連香港的分發轉口產業也受到不少影響。
近年來,不少國內電子煙制造商會將產品運到香港物流公司倉庫,經分拆、包裝后,再轉出口往外國。但問題是,因為香港政府提出的修例建議中,明例不允許分發工序,因此受到輿情的影響,除了許多國內電子煙制造商將分拆業務轉交到澳門處理以外,還導致了香港出口的相關企業失去龐大生意,不少公司相繼裁員和結束營業。
雖然禁電子煙條例草案尚未在香港立法會通過,而且日前(6月25日)由香港議員提出的無約束動議獲通過,電子煙禁令得以暫緩,但由于香港分發轉口業驚現大量的倒閉潮,因此業界期盼修例可豁免電子煙的分發業務,以挽救該行業。
香港食衛局于今年二月刊憲提出修例建議,擬禁止進口、制造、售賣及分銷電子煙和加熱不燃燒等產品,即便該草案有待立法會議員的審議及表決,但隨著輿情增長,以及部分海關的先行執法,導致香港分發轉口電子煙產品的相關企業瀕臨滅亡。
香港一家倉儲物流公司的陳姓負責人曾向港媒透露,國內深圳是全球電子煙產品的主要生產地,制造商若出口產品,可按貨品總值獲取一定比例的出口退稅。但因為外商采購數量不一,也有不少小定單,制造商若是分別為每張定單的產品報關,須按定單數目支付較多的手續費。
因此,這些廠家一貫的做法是向國內海關申請一張報關單,然后將大量產品運往香港倉儲物流公司保管,并委托按照定單分拆包裝產品,再轉口送交外國。 “對國內廠家來說,這方法既省成本,也賺盡出口退稅,而且香港船期比較頻密,因此會帶動倉儲、分拆及轉口業務。但『禁令』一出,全行面臨危機!”
陳解釋,雖然草案允許電子煙產品“原封不動”轉口,但卻列明擬禁止在香港進行“分發”。不少國內制造商得知香港將在通過法例后禁止有關工序,未雨綢繆,終止了與香港公司的合作,同時轉交給澳門相關公司進行分拆業務,再安排貨車經港珠澳大橋運往香港。 “直接行駛到貨柜碼頭上船,不需要我們了。”
根據國內電子煙調研系統“煙市通(ecigku)”的數據來看,今年的1月到4月,香港的轉出口金額已經從年初的20616萬美元跌至6782萬美元。而出口額數據的最低處,也正是香港政府提出修正草案的二月份。
香港電子煙協會主席陳民輝表示,修例建議提出前,香港的分拆、包裝及轉口電子煙業務興盛,有三家大型及十多家小型公司,每月總營業額逾上億元。但近月不少公司倒閉,或接洽其他生意掙扎求存,估計每月營業額暴跌至一億元左右。 “其中一家公司原有約一百八十名員工,近期已多次大裁員,目前僅剩約二十人。”
他強調,倉儲和分拆的電子煙產品,全部均會出口,不會在香港銷售,不應禁止有關工序,連累許多民眾失業。 “與其修例禁止電子煙,不如加以規管。”
同樣是倉儲物流公司的張姓負責人也表示,他不反對修例禁止進口、制造及售賣電子煙,但應豁免分發權,因為相關產品不在本地銷售。 “希望政府聆聽轉口業的聲音,保障行業生存權和工人飯碗!”
對于業界要求「先分發、后轉口」的豁免權,食衛局發言人回應稱,如果容許新型煙草產品在香港分拆轉口,需要設立周全的執法系統,以監視整個供應鏈。“但相關執法工作需要投入過多資源,會為整體執法工作施加不必要的壓力。”
另一方面,雖然香港的修正草案目前獲得暫緩,但對轉口業務的影響除了電子煙禁令以外,更多還包括了中美貿易摩擦的關稅問題。到目前為止,美國一共對電子煙實施了三次的關稅調整。
1、美國對電子煙增稅最早可以追溯到2018年8月23日,電子煙套裝產品由2.6%的關稅一下增加了25%;
2、2018年9月24日開始對電子煙配件增稅,由原來的0.6%關稅增加到10.6%;
3、2019年5月10日電子煙配件由10.6%增加到25.6%;
在去年8月新一輪增稅之前,很多電子煙出口企業都在尋求較為穩妥的應對方式。當時由于電子煙配件還沒有增稅,普遍采取的方式是通過配件形式去進行申報,再到美國當地去加工、組裝、加熱縮膜,最后到終端消費者手上,價格并沒有增加多少。
然而,隨著最新一輪的關稅調整覆蓋了電子煙配件,以及美國開始嚴查貨物原產地和申報品名與實際不符等行為,讓國內電子煙企業必須直面如何轉出口的問題。
新勢力此前曾報導過,根據關貿總協定(GATT)與海關合作理事會(Customs CO-operation Council)于1973年在日本京都制定了《1973年簡化和協調海關手續的國際公約》(俗稱《京都公約》)對應用從價百分比標準確定原產地的進口產品,按照貨物的FOB價格確定其總價值,作為判定標準的從價百分比為40%。
所以說,就算電子煙企業把工廠設在其他國家,或者申報為經停的出口國來躲避關稅,只要電子煙的電芯還是使用中國電芯,那么電子煙的原產地就很難被認定為其他國家,因為電子煙主要價值來源于電芯。
此外,美國擁有非常健全的貿易法律,如果不實申報經查核,除了會嚴重影響該產品在美國銷售之外,還有可能讓企業面臨被美政府起訴的風險。要知道,美國海關有五年的追溯期,如果存在著違規記錄,海關必然會對貨物進行嚴查。
總的來看,香港從事與電子煙相關的分發轉口產業正面臨巨大危機。一方面,隨著電子煙禁令的輿情升溫,讓香港大多數的電子煙轉口和分拆業務量急速下滑;而另一方面,由于國內電子煙的最大出口市場仍然是美國,因此中美貿易摩擦的關稅問題,也導致許多國內制造業開始轉向更具優勢的物流方案。
雖然香港的電子煙禁令目前尚未通過,且特朗普也在日前宣布停止對國內出口的產品進行關稅調漲,但不論是上述哪一點,若是沒有明確的結果出臺,那么制造商要重回香港分拆及轉口的機率就非常低。畢竟禁令和貿易摩差的現況都只是“暫時”的。